唐炯    唐炯的诗文(1篇)    

唐炯(1829年—1909年),字鄂生,晚号成山老人。贵州遵义人,唐树义之子。清朝官员。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中举人。同治六年(1867年),率川军援黔,围剿何德胜黄号军,因功获迁道员,赐号“法克精阿巴图鲁”。光绪六年(1880年),代理四川盐茶道,革除盐务弊病。光绪八年(1882年),任云南巡抚。中法战争中,因守城不利致使山西、北宁失守,被捕入狱,判处斩监候,后被赦免归乡。光绪十三年(1887年)复官,赴云南督办矿务,前后达十五年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加太子少保衔。宣统元年(1909年),病逝于贵阳,享年八十岁。 唐炯的诗文(1篇)

()

主要成就

  公益成就

  修葺阳明祠

  光绪三年(1877年),唐炯在四川做官。贵阳扶风山阳明祠年久失修,学者罗文彬等倡议修复。唐炯与好友丁宝桢(时任四川总督)召集川内同乡聚会,捐款襄助。丁宝桢捐银三千两,唐炯捐银二千八百余两。唐炯将银票寄往贵阳,委托罗文彬、袁思韠主其事。光绪六年(1880年),久负盛名却又废弃多年的阳明祠修葺一新。

  资助刊印文集

  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冬,唐炯父亲唐树义辞官归乡。期间,他允诺出资刊刻莫友芝搜集编纂的《贵州诗集传证》(后改名为《黔诗纪略》)和郑珍编辑的《遵义诗钞》(唐树义更名为《播雅》)。三人约定后不久,唐树义即赴湖北与捻军作战,并于咸丰四年(1854年)在湖北金口殉职。唐树义去世之后,其子唐炯继续其未完成的事业。同治九年(1870年),唐炯寄白银五百两,给在金陵的莫友芝,作为《黔诗纪略》的刊资。一年后,莫友芝辞世,其儿子莫绳孙继承遗志,从事后续工作,并于同治十二年(1873年)将《黔诗纪略》付梓。同样是在唐炯的帮助下,《播雅》得以正式刊印问世。值得一提的是,郑珍晚年逃难,饥寒交迫,全靠唐炯接济。郑珍去世后,唐炯把郑珍诗歌刻为《巢经巢诗钞后集》。 

  实业成就

  创办同济堂

  唐炯善经营,光绪十四年(1888年)与士绅于德楷合资创办“贵阳同济堂药房”。 

  军事成就

  围堵石达开

  同治元年(1862年),唐炯奉命率川军“安定营”在川、黔、滇一带参加围堵石达开残部。这年四月,石达开部下由云南昭通入川,当时据官方情报,石达开只是过境入黔,不会深入四川腹地。各路将领信之,独唐炯不以为然,连夜草拟书信速告四川总督骆秉章:“石达开必走川西南彝族地区,应速遣劲旅往宁远、越嶲一线布防。”骆秉章采纳,急调重庆镇总兵唐有耕扼守大渡河。后来大渡河会战时,军情发展果如唐炯所料。

  助平咸同苗乱

  同治六年(1867年),骆秉章奏请以唐炯率川军援黔,围剿何德胜黄号军,接着,署四川总督崇实又奏请由唐炯督办援黔军务。次年八月,经唐炯率部猛攻,黄号军占据多年的瓮安玉华山、平越(今福泉县)上大坪、开州轿顶山等全部沦陷。从清政府的角度来看,咸同苗乱的平定,唐炯实可谓功不可没。为此,唐炯获迁道员,赐号“法克精阿巴图鲁”。

人物生平

  早年经历

  道光九年(1829年)三月,唐炯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县。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,唐炯考中举人。

  咸丰三年(1853年)十二月,唐炯从贵阳赴湖北探望时任署理湖北按察使的父亲唐树义。此时太平军在黄州击败了湖广总督吴文镕率领的军队,正准备进攻金口,奉命驻守金口的正是唐树义。

  咸丰四年(1854年)正月二十二,唐炯抵达湖北金口,唐树义见到唐炯问了几句家事后,就把自己要与太平军决战的事情告诉了他,并认为“大丈夫就要像江中丞(湘军悍将江忠源)那样死。”一天后,唐树义的战船被击沉,投江殉国。 

  唐树义捐躯后,唐炯带着父亲的遗疏前往岳州(今岳阳)拜访曾国藩,曾国藩代其向朝廷呈交了遗疏。

  军旅生涯

  咸丰四年(1854年)三月,唐炯回到贵阳。因当地有人造反,唐炯便散尽家财招募乡勇在家乡组织民兵,进行防御。不久后,受巡抚、提督指派,固守省城北部,与丁宝桢、赵畏三的团练遥相呼应。十一月,曾国藩率湘军收复武昌,湖北巡抚衙门将这一消息及时告知了唐炯。唐炯闻讯后赶往湖北武昌,在王柏心、胡林翼、左宗棠等人的帮助下,几经周折,终于找到父亲遗骸。

  咸丰六年(1856年),守丧期满的唐炯,捐了一个知县,被派往四川为官。不久,唐炯又被朝廷派往四川南溪任职,当时正赶上云南贼寇李永和进攻四川,蓝朝柱响应他,攻陷了叙州,官兵们都很担心。于是唐炯训练士卒,日夜巡查,人心逐渐安定。有人被贼寇抓住后放了回来,说:“帮我告诉唐青天,我们绝不侵犯南溪的一草一木!“唐炯率领军队逼近吊黄楼后,单刀匹马入营,说明利害关系,蓝朝柱表示愿意归附。李永和改为进攻犍为,唐炯紧急救援,对垒时坚守不动,等李永和松懈了乘机攻打,李永和大败,人马狂奔,自相践踏。唐炯接着又与楚军解除了贼寇对成都的包围。

  咸丰八年(1858年),朝廷任命唐炯署理绵州知州,但因黑窝盗进攻郫县、彭县,军情紧急,朝廷又调他回省城成都防守。唐炯侦察后知道了黑窝盗的虚实,让上级给他八天时间就能解决此事,结果真像他说的那样解决了。后因功唐炯被提拔为夔州府知府,但他还未上任,李永和就率兵包围了绵城,唐炯命令挖掘壕沟御敌,他又亲自登上城墙防守,民众纷纷资助粮食。、唐炯在城上待了三个月,一直没有下城,誓死守卫绵城,直到援兵到来。不久,湘军和黔军在州署挑事,骆秉章弹劾罢免了唐炯。事后,唐炯仍然治理军队。

  同治元年(1862年),唐炯统领安定营。正赶上石达开包围涪州,他与刘岳昭约定会师,打跑了石达开。同年夏天,石达开的部下准备进攻綦江。唐炯得报迅速前往解围,烧毁了敌人的营垒,敌人溃散,在长宁被打的大败。随后,唐炯因患病回到成都。骆秉章向唐炯询问敌人的态势,当时石达开等人退到了云南省境,声称要进入贵州,唐炯说:“石达开这是引诱我军向东走呢。他们必走川西南彝族地区,乘虚进入四川,应在宁远、越嶲一线布防警戒。”不久石达开部入侵紫地,唐炯又请求派遣唐友耕的军队扼守大渡河。石达开战败后返回大渡河西岸,可是后路却被倮夷所阻,粮尽而被迫投降,后被凌迟处死。

  同治二年(1863年),朝廷任命唐炯署理四川绥定知府。上任后,他将辖区分为八路,路下设若干场,场下设若干寨,寨置寨总,实行记善恶法,每月初一唐炯按照登记的册子亲自进行判罚。他还设立了两座书院、八十多座社学。这样他治理的地方局势安定,他统辖下的县都学习他的方法。

  同治三年(1864年),唐炯到陕西帮助治理营田。捻军首领张总愚进攻新丰,被唐炯打败。

  同治六年(1867年),四川总督崇实命令唐炯率军进入贵州。贵州因闹匪患很贫穷,崇实先问唐炯理财策略,唐炯说:“理财不如节约,节约不如裁撤军队,裁撤军队不如救援贵州。“ 崇实同意了他的意见,就命他掌军救援贵州。结果唐炯连续连破偏刀、水上、大平、黄飘、白堡,擒拿斩杀王超凡、刘仪顺,降服了潘人杰、唐天佑,这些人都是惯匪;又攻克平越、瓮安、黄平、清平、麻哈。因功升为道员,赐号法克精阿巴图鲁。后来在进攻黔东南张秀眉时,因缺乏粮饷而擅自退军,被贵州巡抚曾璧光、四川总督吴棠弹劾,被摘去顶戴,以示惩戒。随后又被解除兵权,赴成都听候查办。 

  光绪四年(1878年),丁宝桢任四川总督,让唐炯帮助治理盐务,不久补为建昌道。

  光绪六年(1880年),代理盐茶道,在呈文上陈述了六件善后事:发盐引必须先新后旧;征收盐税必须先征后引;收发盐引,责成盐道;改代引张,责成州县;缴残就严格限定日期;办公就优厚供给费用。“议定实行后,一百多年以来盐引项目混淆、款项纠缠不清等弊端,都全部革除,具体内容都写在《盐法志》中。 

  战败获罪

  光绪八年(1882年),张之洞、张佩纶先后上奏,推荐唐炯堪当军事重任,于是朝廷提拔唐炯为云南布政使。唐炯率领川军一千人驻扎关外,云南军全部归其调度。唐炯处理公务,裁撤役夫与车马,治理厂务,归并厘卡,清理田粮,百姓困苦稍微缓解。法国人侵夺中国属国越南,唐炯被命令去开化防守。在军前唐炯被任命为巡抚,结果却误听手下将领说法国与朝廷议和,赶快回省履任。结果在法军的进攻下,山西、北宁先后失守。皇上知道后大怒,将唐炯革职逮捕审问,刑部定罪斩监候。一段时间后,皇上的怒意得到了疏解,唐炯经过三次秋审,被赦免回家。左宗棠将他的政绩向朝廷陈述,朝廷命令唐炯戍守云南,作为岑毓英的下属。

  督办矿务

  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朝廷赏赐唐炯巡抚衔,命他督办云南矿务,和日本矿师亲自视察昭通、东川、威宁的各铜铅厂,上奏疏陈述要求改变规定,又请求减免贵州的铅税,免除云南矿厂欠官府的款项以及民户拖欠的钱粮,这些都得到了批准。只是唐炯经营云南矿务十五年,一年却仅仅向京城运送了百万斤铜,因此被当时的舆论所讥讽。

  病逝故里

  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唐炯因病辞官归乡。

  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加唐炯太子少保衔。

  宣统元年(1909年),唐炯病逝于贵阳,享年八十岁。

乞食封侯等一尘,生还此日倍相亲。百年未半垂垂老,万感于今事事真。

我自偷间强作达,君能著述未全贫。诗成送与朱夫子,莫放深杯暗怆神。

()